7月底,当马云抛出“过冬论”之后,外界很多人士对阿里巴巴的前景产生了疑虑。然而,8月27日阿里巴巴公司(1688.hk)发布的2008年中报却让这种担忧一扫而空。阿里巴巴再次展现其超强的“耐寒性”。
据阿里巴巴公司发布的这份颇为漂亮的中报显示:其总营业收入增至人民币14.152亿元,较2007年同期增长47.8%;净利润为6.972亿元,较2007年同期增长136.2%。
摩根斯坦利的分析认为,阿里巴巴的业绩主要得益于中国交易市场(中国站和诚信通业务)的增长迅速,表现良好,其年度成长率高达87%。中国市场销售占总营收的34%,相对于2008年第一季度上升30%。其中诚信通用户在第二季度增长超过38000名,超过以往任一季度,这部分要归功于诚信通个人会员的服务。摩根斯坦利认为,国内市场应继续优于国际市场以提供更大的能量。
据了解,“诚信通”会员绝对增长数量也超出高盛此前的预期,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比高盛的预期高出11%,因此高盛调高了对“诚信通”第三季度会员增长的预期,从25000名增加到30000名。同时高盛指出,中国“诚信通”在利润及ARPU(每用户平均收入)方面都拥有惊人的增长。
此外,在流量方面,摩根斯坦利引用Alexa的数据认为,阿里巴巴流量的市场占有率不断增加,今年1月以来,其在线流量激增60%-70%,目前阿里巴巴的流量是其4个竞争对手流量总和的5倍。即使在出口减缓的情况下,今年阿里巴巴上买家询盘仍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0%,摩根斯坦利还引用SARS的例子提出,市场领先者在市场不景气、宏观经济衰退时往往会扩大它的市场占有率。同样的,在非典期间,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电子商务,2003年第一季度,阿里巴巴注册用户增加了50%,流量增长超过30%。
摩根斯坦利称阿里巴巴已经为目前的“冬天”做了充分的准备。在第一季度,阿里巴巴公司重组其销售团队,以加强销售力量,获取新的客户及降低客户流失率,这种结构调整已经在4月份完成。同时,阿里巴巴推出诚信通个人版,这是一种个人的在线信用评级系统,旨在降低用户进入电子商务的壁垒,到目前为止,已吸引超过1万名新会员。摩根斯坦利指出,阿里巴巴15个新分支机构的收入增长1倍,占总收入的15%-20%,减轻了出口疲软,同时买家数量增长几乎没有下降,20%以上的收入来自增值服务。
高盛方面则对阿里巴巴付费会员数增长依然看好,认为其利润依然稳步增长,同时显示出比其他竞争者如环球资源更加有弹性。高盛认为,低迷的宏观经济将继续扩大阿里巴巴相对于其他竞争者的领导地位,因为中小企业将趋向于拥有最大网络效果的网上市场,而不是传统媒体。
摩根斯坦利观察认为,阿里巴巴能够提供更加具备成本效益的营销和分销渠道。今年8月,阿里巴巴推出服务“出口到中国”,因为超过50%的阿里巴巴会员有进口需求,该服务让全球企业可以向中国买家直接销售产品,而不仅仅依赖国内出口或者是内销。截至目前,有超过1700家的国际供应商已经签署该服务。
事实上,为了应对出口放缓,阿里巴巴还积极扩展到其他海外新兴市场,包括今年4月与印度最大的黄页公司Infomedia缔结长期伙伴关系,5月与日本软银公司成立合资企业,帮助日本中小企业接通全球的买家和卖家,7月成立台湾分公司等。摩根斯坦利称,目前阿里巴巴在台湾已经发展了2000家付费会员,但是这个只是台湾外贸企业的不到1%,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。
(来源:华夏时报)